項目名稱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建設工程一期項目 | ||
綠建星級 | 三星 | 標識情況 | 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及鉑金級 |
項目地址 |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臨近戴河生態園,西靠撫寧區,南臨秦撫快速路。 | ||
項目概況 | 項目選址位于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臨近戴河生態園,規劃用地面積300畝。該項目圍繞北醫三院的特色???,以“小綜合大???rdquo;辦院模式,計劃引入20個國家臨床重點???,擬設置病房床位800-1000張,建設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康復醫養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力爭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疑難雜癥治療基地、國內領先的醫養康結合示范基地、功能齊全的干部保健療養支撐基地、引領發展的京津冀高端醫療人才培訓基地、國內一流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和開放創新的國際醫療交流基地。 | ||
設計方案 |
室外環境
1)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 1.5m 高處的風速為3.85m/s,風速放大系數為1.95,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為不超過5Pa,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場地內人活動區未會出現渦旋或無風區。 2)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遮蔭措施的面積比達到 20%。
場地設計與場地生態 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科學配置綠化植物;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對場地雨水實施外排總量控制在70%以上。 建筑與圍護結構
結合場地條件,對建筑的圍護結構進行優化設計,使建筑獲得有利的日照、自然通風和采光,以利于室內熱舒適提高和建筑供暖、空調能耗降低; 供暖、通風與空調
根據使用情況可對空調新風機組、通風風機箱進行變頻控制,或設置定時啟停(臺數)控制器,在部分負荷時大大降低運行能耗。過渡季節利用自然冷源代替人工冷源,引入室外較低溫的空氣與室內的空氣熱交換,達到降溫的目的。合理設計空調風系統,控制風系統阻力,降低空調風機能耗。 節水系統
采取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閥門、設備,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設計階段根據水平衡測試的要求安裝分級計量水表;運行階段,提供用水量計量情況和管網漏損檢 測、整改報告等這些措施避免管網損漏。 節水器具與設備
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一級節水器具),最有效節約用水。 節材設計
所有部位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 材料選用
室內聲環境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比例達到100%。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 室內噪聲級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 室內光環境和視野
辦公、病房等主要功能房間 60%以上面積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 的要求。 室內熱濕環境
采用地板輻射采暖方式,戶內分水器前設置溫控閥,分環路設置調節閥,實現室溫的自動控制及分室調節。 室內空氣質量
1)新風入口設置中效過濾器對室外空氣進行處理;主要功能房間設置CO2及甲醛濃度探測器,室內CO2或甲醛的濃度達到設定值后聯動開啟新風系統,可以實現全新風運行,使得空氣質量良好。 2)優化建筑空間、平面布局和構造設計,公共建筑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的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達到95%以上,改善自然通風效果明顯。
|
||
創新 | 性能提高 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一級節水器具);采用資源消耗少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 創新
采用能源管理系統,檢測建筑能耗,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管理,并實現按冷熱量計量收費,有效降低建筑總體能耗。 |